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开国上将,谁的军事生涯最圆满呢?几乎没什么悬念,就是许世友。他的生涯完整性,放眼全军只有杨得志能够与之媲美,但杨得志是标准的双红一将领,跟四方面军没什么关系。
许世友红军时当过军长,除他以外,四方面军上将里,只有王宏坤和陈再道具备这种履历。
抗战期间王宏坤当过385旅旅长,比386旅副旅长许世友高半级,但实际功劳赶不上许世友。许世友抗战后半段在山东征兵练兵,是胶东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,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。值得一提的是,抗战后期许世友部队里招了两个兵:一个叫张万年、一个叫迟浩田,他俩都是未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。
解放战争阶段,就更没人能和许世友比了。许世友在1947年华野分兵后,负责在山东境内统领内线兵团,当时他的军事指挥权,跟粟裕差距不大。许世友顶住了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,如果关键的胶东根据地丧失,未来华东战局不堪设想,华野部队恐怕要长期转移了。很大程度上讲,是许世友保住了华野反攻、打战略决战的希望。
展开剩余75%48年济南战役,由许世友指挥攻城作战,打出了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例,整个山东接近完全解放。此战过后他到后方养腿病,没有再打大仗了。许世友虽然无法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,但高度足够了。所以建国后南京军区首任司令员由许世友出任,那是三野的主要“势力范围”。1956年分出福州军区,叶飞才获得当大军区司令的机会。
许世友当了25年大军区司令员,并且红军、抗战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、对越自卫反击战,他都是前线指挥员,一场都没落下。他性格霸气又不失智谋,非常适合独撑大局,是当一把手的料。曾长期跟许世友合作的杜平将军,在晚年回忆录中透露:毛主席评价过许世友,说他不大适合当副手,独当一面才最能发挥许世友的长处。
其实在四方面军体系内,别说开国上将,即便是大将王树声,论生涯中的实际军事表现,都未必能强过许世友。王树声55年能评大将,主要是因为红军时担任过方面军副总指挥,最适合代表这一山头参加授衔。他红军之后的履历和贡献,跟许世友不太好对比。
真正能挑战一下许世友地位的,是陈锡联上将。陈锡联是许世友的老下属,许世友当红四军军长时,陈锡联是其下辖的11师政委。陈锡联军政全能十分全面,抗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绩无人不知,解放战争中还是二野的第3兵团司令员,长时间在老四方面军体系部队里任职。
但论及生涯中的战绩延续性,他明显不如许世友,只有解放战争时段能跟老上司接近。陈锡联红军职务不高,没参加过抗美援朝及对越自卫反击战,他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时长,也比许世友少4年。
韩先楚上将比较特别,他过硬的指挥能力和战术思维,一般被认为是开国上将的天花板级人物。但韩先楚所在的红25军,因历史原因在鄂豫皖部队里比较另类,算是一个独立山头。即便算作四方面军的人,他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才真正崛起的、屡战屡胜。韩先楚的“起步”太晚,抗战时还有过波折,比较整个军事生涯的话,地位肯定不及许世友。
至于王宏坤、陈再道等开国上将,竞争力就更弱一些了。王宏坤的资格比较老,跟他的堂兄王树声一样,都早早当上了四方面军的重要领导人。王宏坤1935年出任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,许世友正是接了他的班,成为红四军军长。但王宏坤的军事生涯,总体有些高开低走的态势,这跟他的谦让作风也有一定关系,后面打的重要战役比较少。至于陈再道将军,客观来看还无法超越陈锡联,更不用说许世友了。
像许世友这种段位的名将,不能只看一时的闪光点,来评价其真实水平,军事生涯的延续性很重要。正因为德才兼备,才能长时间担任较高职务,为解放和国防事业发挥巨大能量。此外许世友在1969年后连任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,也正是这种特点的佐证,没有任何一位开国上将能做到这一点,红四方面军里没有、中央红军里也没有。许司令太厉害了,是真正的常青树。
发布于:山东省米牛配资-山西炒股配资开户-炒股杠杆网站排名-炒股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